這是一場展示先進電力裝備技術的盛會,一場經驗分享的盛會,一次與專業客戶近距離交流的盛會。10月15日,改革開放40周年電力成就展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電力設備及技術展覽會(簡稱“EP電力電工展”)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隆重開幕。展會吸引了電力主管部門、行業專家、領導及知名裝備企業參展。
在“EP電力電工展”新聞發布會上,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國際合作部主任吳添榮表示:“中國電力工業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。特高壓、智能變電站、柔性輸電、大電網控制技術取得了顯著成就,均處于世界前列。多項自主創新的裝備技術處于國際領先。EP電力電工展已經舉辦了33年,本次集中展示了世界最高水平的電力技術裝備,規模創歷史新高,對推動國內外同行交流合作,促進中國和世界電力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。”
裝備制造自主創新國際領先
40年來,隨著技術進步及電源結構的優化,目前我國不僅在裝機總量和發電量方面是世界大國,而且電力裝備業也已全面崛起,并已躋身世界大國行列。
“2017年底,中國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182.6萬千米,變電設備容量66.3億千伏安,是1978年的7.9倍、52.6倍。2011年,中國發電裝機容量與發電量超過美國,成為世界第一。2017年,中國非化石能源裝機6.9億千瓦,發電量1.9萬億千瓦時,約占總裝機容量38.8%,年發電量30.3%。中國電網主網架由220千伏提升至500千伏,實現了全國聯網。已建成8交13直共21條特高壓線路。”吳添榮介紹說。這些電力建設帶動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與升級。
電力科技日新月異,自主創新國際領先。中國超超臨界機組實現自主開發,主要參數達到世界先進水平;百萬千瓦空冷發電機組、二次再熱技術、大型循環流化床發電技術世界領先,大型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(IGCC)、大型褐煤鍋爐具備自主開發能力。
中國水電在規劃、設計、施工、設備制造等方面,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,多項新、老壩型世界紀錄被中國打破,80萬、100萬千瓦水輪機組制造技術中國獨有。中國“華龍一號”三代核電技術研發和應用走在世界前列。風電機組、光伏組件技術和產能居世界前列。中國風電已形成較完整的大容量風電機組設計、制造體系,單機容量5兆瓦風電機組已批量投產、6.7兆瓦機組已投入試運行。電網的總體裝備和運維水平處于國際引領地位。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設立以來,電力行業共獲得特等獎兩項、一等獎19項、二等獎123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