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,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握我國發展的大局大勢,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政策導向。多位專家學者指出,會議作出的改革發展重點任務的戰略部署,是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根本遵循,將引領中國經濟進一步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。
觀大勢,抓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
即將過去的2018年,我國經濟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,有效應對外部環境深刻變化,較好完成了宏觀調控目標,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,改革開放力度加大,穩妥應對中美經貿摩擦,人民生活持續改善,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,朝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了新步伐。
“今年以來,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,黨中央審時度勢,科學判斷經濟形勢,正確決策經濟工作,及時調整發展思路,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,推動經濟航船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穩健前行,實現了預期目標。”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表示。
會議指出,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。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變局中危和機同生并存,這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。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閆敏看來,全球經貿投資規則和標準變化,對各經濟體發展帶來變數;技術格局變化加速,各國都在積極搶占技術制高點。
閆敏認為,會議作出“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”的判斷,有三方面背景:一是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,2017年,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到15%左右,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%左右。二是我國已經進入工業化中后期,產業不斷向中高端邁進,經濟結構轉型穩步推進,進入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發展階段。三是我國擁有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,已經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,市場主體繼續大量增加,為今后的經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。“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,全球新一輪技術和產業革命為我國發展提供了動力,世界各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不斷上升,總體上我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具有較大優勢。”閆敏表示。
在談到明年經濟工作時,會議提出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堅持新發展理念,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,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、擴大高水平開放。“"五個堅持"是明年乃至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指導方針和總體思路,是應對外部環境的風險與挑戰、化解國內經濟轉型陣痛的重要遵循。”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指出,我們既要增強憂患意識,保持戰略定力,落實好“六個穩”,有針對性地解決好各類問題;同時也要看到,我國發展擁有足夠的韌性、巨大的潛力,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。要抓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,堅定信心,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。
會議提出,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,“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”“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”。“積極財政政策的加力提效,將主要體現在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上,同時要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,讓更多的資金在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發揮效力,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。”閆敏指出。